听新闻
放大镜
走进太清宫
2021-01-14 15:13: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太清宫古老得成为我意识里的虚拟。

  当它从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的时光隧道中走来,与我们在崂山太清湾撞个满怀时,我就在恍惚中把它读成一幅幅油画、版画、水粉画、中国画;读成老子的《道德经》,读成秦皇汉武的东巡祭拜;我就仿佛听见魏晋名僧法显、憨山的诵经声,就仿佛看见大元名道丘处机的拂尘;而明代张三丰的太极神拳仿佛就舞在抬头一望中……当我从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叩拜起身,一转身,即看见须眉千丈的老子就屹立在万山葱绿中。

  太清宫道长须髯苍眉、精神铄,携一身修行人的道骨清风。他告诉我们,宫后老君峰上的铜铸老子像高50米,由万斤纯铜铸成,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老子铸像。

  随登山仰望,只见凌空而立的千古哲人,须髯飘拂,目光如炬,仿佛已参透世间万事万物的天理玄机。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名流,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的太清宫,面对黄海一碧万顷,背靠崂山峰峦迭起。占地3万平方米的太清宫,数千平方米的建筑掩隐在一片幽谷洞天之中。

  高道长气定神闲,边解说便引领我们来到一株800余年树龄的耐冬树(又名山茶树)前,数丈之高的古树,绿荫葱茏、枝叶婆娑。高道长说,这棵耐冬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一文中的红衣女子绛雪之化身。当年蒲松龄寓居于此,终日与500年牡丹、山茶相对,遂构思出《香玉》。

  我略知故事梗概:胶东黄姓书生深爱太清宫道观内的清幽雅静,便借住一房读书,500年树龄的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姑娘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即失踪,书生终日恸哭。凭吊时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红衣女子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复生。后来书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相继死去……

  往日书中读到的自然精灵,居然在这里突然相遇,心灵深处场景的豁然呈现,使我旋即恍惚于三个为爱而殉道的灵魂。我仿佛看到清末那个优雅也忧郁的读书人,以深深的感痛之心和气息博远的性灵,与大自然万物相通相融。他披着带泪的蓑衣,怀着对一个自在而知的世界的理解和尊崇,一次次温暖地走近。我仿佛听到当年孤灯晚窗下,他吟出的痴情与伤心:山院黄昏雨,垂帘坐小窗。相思人不见,中夜泪双双……

  如古老的耐冬树一样,太清宫内生长着200多棵古树,棵棵都在千年风雨中修炼成圣成精。横卧在山门一侧的“唐榆”,树龄已达1200余年,相传是唐末普济真人李哲玄亲手种植。一千余年的风雨挣扎,倒下的树身已虬曲如龙,时光的沧桑在树根处凝固成一圈叠一圈的“龙图”,而最终崛起的躯干又凌空而升,苍然成荫。人们站在已被称为“龙头榆”的树下,心怀敬意地仰望18米高空的苍郁,虔敬地抚摩150厘米粗的树径,他们在仰望、抚摩中默默祈祷着命运的福音。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棵2150年树龄的汉柏,它流线型树身一色苍白,直矗云霄,恰似一位白发千丈的圣哲,阅尽千古风云。汉柏相传为太清宫开山始袓西汉张廉夫手植,古柏中心已空。在主杆一侧,一棵100余年的古藤凌霄蜿蜒而上,直达苍穹。站在这走过了千年又千年的“古柏盘龙”的奇景下,任何孤寂的心灵也会被这千古生命惊醒,任何木然的表情也会在此绽放笑容。

  还有那棵700年的侧柏凌霄,那棵枯木逢春800年的银杏,那棵苔藓斑斑的130年的古楸,那棵杆如化石的110年的石榴,还有那棵树皮如鳞如甲的120年的黄连……在这里,所有的根系、血脉都深深地与土地暗接,枝叶和花朵绽放于天空、岁月与朝代,生生不息。

  什么样的风雨沧桑能如它们那样千古阅尽?什么样的荣辱得失能如它们那样淡定接迎?

  在亦步亦趋地跟随高道长在太清宫行走时,你会不时消融在奇异诡谲、亦实亦幻的意象交错中,你能感受的不仅仅是蒲翁的“绛雪”“香玉”,你自觉大自然的千年圣灵一直都和我们如影随形,一颗敬畏膜拜的心一直如影随形……

  崂山的自然与神明都已不是单一,他们在千年的相处相融中,完成着彼此的映照和丰盈,也留给走过他们的人深深浅浅的眷念和思绪。

  这是一处人与自然、凡俗与神明的化境之地。

  编辑: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