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阿瞒,曹操也。
三国演义给出的人设是,刘备,守正爱才之人;诸葛亮,聪明绝顶之人;关羽,义薄云天之人;孙权,文才武略之人……曹操则是反方一号,是奸诈狂妄之人。
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需要设置人物属性,以制造情节的张力。曹操出身不好,师出无名,又十分强悍,被设置成第一号反面角色。刘备是刘家的后裔,有维护汉室正统的名头,师出有名,于是成为了正义的男主角。
实际上,正像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三国时代的纷争杀伐,也难以分辨出孰正义孰邪恶,他们都是从乱世中应运而生,各占山头为王,然后又相互觊觎,都有将彼取而代之,从而一统江山的愿景(野心)。刘备几乎一介草民,身上王朝血统已经稀释无几,他的卫汉旗号,有名无实。最终无论是曹魏得天下,还是刘蜀或者孙吴,对于前汉而言,都意味着自己的寿终正寝,和新王朝的诞生。
在捍卫东汉颜面这件事上,倒是曹操做得比较地道。东汉名存实亡之际,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最高统帅之实,却始终没有捅破窗户纸,把汉王伺候得好好的,未曾篡汉自立。他的“武皇帝”之谓是谥号,由他的儿子曹丕所追认。而刘和孙在曹丕称帝之后,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称帝,割据一方。
《资治通鉴》给曹操的历史评价是这样的:
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曹操知人善任,善于洞察他人,很少以被假象迷惑)
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能够发掘、提拔奇才,不拘泥于地位是否地位,都按照才能加以任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与敌对阵,神态安闲,像不想大战的样子)
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可是一旦制定好策略,向敌人发动攻击,便气势充沛,斗志昂扬)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对有功的将士和官吏,赏赐时毫不吝啬)
无功望施,分好不与。(而对没有功劳却希望得到赏赐的人,分文不给)
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执法时严峻急切,违法必究,在犯法者被处死时,即使伤心落泪,也不加以赦免)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生活简朴,不崇尚奢华富丽)
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所以能够消灭哥哥强大的割据势力,几乎统一全国)
司马光对曹操的戎马一生,给予了中肯的高度评价。
临终前,曹操交代简办薄葬。相较于同级别官员的无所不用其极,他简直是一股清流。
曹操还是诗人,常常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为收尾之句。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既豪迈,又惆怅,像个积极向上的文艺分子。
但是演义代代传播,“诲人不倦”,曹操的邪恶人设,再也难以改变。(海门检察院 曹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