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私密而公开的事,私密性在于写作者写作的过程,写作者对写作的环境要求极高,在完全写成之前,写作者和作品都深藏于“闺”中,羞于见人;公开性在于,写完之后的作品面向或多或少的读者,读者越多,公开的广度越广,意味着作品的价值和受欢迎程度越高,这是写作者的当然追求。
试图偷偷摸摸地干一件以传播为荣的事,这是写作的矛盾统一。
但也不是绝对的,我知道有些作家习惯于到公共场所写作,比如美国的海明威,他年轻时寓居法国期间,整天地在咖啡馆创作小说。不过,咖啡馆虽是公共场所,却也不嘈杂,欧美的咖啡馆里面,总是很安静的,还是具有一定私密性。海明威点上一杯咖啡,便可沉浸于精神世界遨游了,基本可以不受他人打扰。
真正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写作直播。某位网络写作者,把写作的过程,向外实时直播。且不论这种直播的吸睛效果如何,能够吸引到多少的粉丝和关注?能够做到众目睽睽之下把文字写出来,已然是很牛逼的了。要是我,肯定窘迫得一个字也编不出来。
能够在公共场所从事私密性要求较高的事,往往是少数人的天赋异禀,绝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岛国的片子不是谁想拍就能拍成,露天的厕所不是谁想上就上得顺利……
而此刻,我坐在咖啡馆里,开始了一场咖啡馆写作实验。习惯了夜深人静后偷偷摸摸写作,这是一次新鲜尝试,也是一次自我挑战。
咖啡馆写作与完全私密空间的写作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思绪的完整与否。在完全私密的空间,我能够完全进入到文字中去,有时候是思路牵着笔走,也有时候是笔牵着思路走,外界的干扰全无,在好的状态下,一篇文章往往一气呵成;而咖啡馆写作,即使环境也很安静,但是思绪常常是跳脱的,并非一直沿着写作的路往前走,而是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来回摆动,试图将其一直控制在写作的轨道上,极难做到。
在此状态下,写作的连贯性就很难得到保证。
公共场所写作所面临的这件难题,恰也是写作本身的基本难题之一。写作者可能会遇到把文章写废的问题,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写到最后已忘了初心。为什么那些口才很好的人,可能写不出好的文章?就是因为文章再小,都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文章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指向着同一个中心,否则,即使把金句串联到一起,也只是一盘散沙,成不了一篇文章。风格的统一,主题的凝聚,是评判一篇文章的基本标准。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写作者会在下笔前有一个初步的构思,等到真正动笔的时候,构思一步步丰满和实现,如果写的是大部头文章或整本书的话,这种构思就不能只停留于写作者的头脑中,而是像建造房子需要先搭建框架一样,先确定并写下来。
就算是私密空间不受打扰,保证写作的连贯性都是一件难事,更何论公共场合思绪经常跳脱的情况下。
如果在环境嘈杂的公共环境下,都能不受打扰地出产一篇逻辑自洽、连贯不断的文章,那肯定是写作者写作能力更上一楼层的标志。我无此能力,但在努力尝试,比如今天这次。
写作的过程,是意识的流淌、捕捉和呈现。业余者一般是潜意识写作,意识虽也是自己的,却隐隐绰绰不好把控,所以有时候写得好,有时候写得不好,有时候写得出,而有时候写不出,对业余者而言,所谓灵感的有无,往往是致命的,成也灵感,败了灵感。但专业者是强意识写作,把意识的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状态的起伏小,基本不依赖于灵感。潜意识写作抗干扰性弱,而强意识写作抗干扰性强。公共场所写作,依赖抗干扰性强的强意识。
为保证写作的连贯性,应强化对意识的把控。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理论总是这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转移阵地,多到公共场所里写作,是一个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