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用民俗滋养文化自信
2017-12-21 09:57:00  来源:  作者:通检宣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听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方面的表述,我感到十分振奋。特别是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把文化事业提高到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更让我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从古至今,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以及审美观,且具有广大的受众面。这些民俗代代传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民俗文化具有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丰富又独特的文化地域和文化资源,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生活智慧和民俗,表达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彩纷呈。

  在过去五年的砥砺奋进中,从上到下,我们凝心聚力,在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上,迈出了新步伐,使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我们吉林的森林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冰雪文化,包括大批的民间艺术家,文化遗产传承人,都有了充分发挥他们智慧和能力的舞台,这使得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资源得到了贮存、保护、传承,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民俗是生动的生活资源,是人们心底的力量,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怀,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珍爱我们独特的民俗文化,并加强对其的保护,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对于确立我国民众文化身份,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强国的文化号召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也为中国文化跨出国门,融入世界文化,开辟了新的通道。

  (作者系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编辑: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