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从自然中汲取幸福之源
2020-10-30 11:08: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大象出版社

  紫竹院,我是早已听闻其大名的。但是直至读到陈艳敏的《紫竹笔记》,它才在我的脑海里鲜活、生动起来。慢慢品读的几个日子里,我仿佛变成作者,紫竹院好像就在近旁,我也有日日亲近、闲逛、游玩的福分了。冷静之后寻思着,我虽无紫竹院,却也有近在咫尺的小天地。学校里鸟雀呼晴的小树林、不远处公园中的绿荫、小区里几棵树合围成的休憩之地,都是我的财富,都是我的福分。诚如作者所言:“草木是一帖镇静剂。”

  我把《紫竹笔记》视为现代人的心灵启示录。“启示录”三个字看似有拔高之嫌,我却不在意。因为这是我源于本心的真实看法。她说:“花期有早有晚,但只要将一颗种子栽植到泥土中,无论早晚,它都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来。”她说:“人,要有从万物中受益的能力。”她说:“大自然真是一部神奇的教科书,让我们慢慢学习、欣赏、领略吧。”她说:“生命是一场礼赞,自带光泽,原本无须我们去追求和寻找。”她说:“生活是用来热爱的。”当我步履匆匆只想着早点抵达目的地,当我一心想着怎样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当我一直专注于手头的琐碎工作,在遇到《紫竹笔记》的此时此刻,由这些日常剪影拼接而成的我就发觉它对我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样去躁静心的书读得多了,无处不在的美好就会填满疲惫空虚的心,让心灵拥有休憩的港湾,让身体具备重新起航的胆识和勇气。

  当然,启示录的书写并不是陈艳敏的有意为之。她只是忠实地记录着,记录时序的变化、草木的荣枯、生命的轮回。紫竹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日日月月年年读不完的大书。她只是真切地传递着,传递自然给予的启迪、园子给予的包容、自己所有的惬意与惊喜。在这里,她时而拍照,时而画画,要么跳舞,要么静坐,要么阅读,要么闲谈,偶尔也带领外国友人游览。“家有紫竹院,何必出远门?”在陈艳敏眼里,紫竹院已经成为家的一部分了。既然是家,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既然是家,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重要呢?既然是家,温暖与快乐还少得了吗?

  在《我的园子,我的花》中,陈艳敏宣告了自己日复一日的迷途知返、返璞归真。“暂离紫竹院的这些日子,我天天闷在屋子里,做着与自然隔离的文明人的工作,通过互联网探听花开的消息。而我,还是要回来的,我要嗅一嗅花朵的气息,我的春天,就在整个园子里。”既然春天都在园子里,那么园子还装不下什么美好呢?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有美丽美好的紫竹院日日相伴,实为千金难买万金不换的幸福。

  为紫竹院做笔记,为紫竹院书写一册传记,为紫竹院里的花草树木留下姿态和身影,是一桩智慧之举。为自己开辟一块精神自留地,得益于书写的馈赠。单单只是每日于其中的流连忘返,紫竹院还不算是陈艳敏自己的。可是,一旦把紫竹院请进文字里,这里便成了陈艳敏自己的了。天和地、水和云、花和草、树和鸟,都是她独有的,谁都抢不走,谁都无法抢走。对读者来讲,有这么一趟与《紫竹笔记》耳鬓厮磨的阅读之旅已经美不胜收,怎么会心生抢走之念呢?

  从文学意义上来讲,地坛是史铁生的,凤凰是沈从文的,瓦尔登湖是梭罗的,谁都没有想过要抢走。我知道陈艳敏和她笔下的紫竹院还无法与他们以及它们相提并论,但是她所拥有的幸福与梭罗们相比是毫不逊色的。你瞧,她不仅用汉字书写,还用她的一幅幅水墨画再现紫竹院里的花花草草,让它们与文字在书里交相辉映。普里什文说:“春天的馥郁花香,把我从一处驱赶到另一处,使我成了一个流浪汉”。这是多么幸福的流浪汉啊!身在紫竹院里的陈艳敏不也是一个从这里到那里、从那里到这里,心中甜蜜蜜的流浪汉吗?(张家鸿)

  编辑: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