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国际禁毒日丨警惕快递里的“花式”藏毒
2024-06-27 09:12: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我要报案,有人寄的包裹里好像藏了东西。”2024年1月,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公安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快递网点报案,快递员在分拣包裹例行检查时,疑似用X光从一个肉类食品中扫描到不规则的阴影。

  “这个一看就不正常,我们感觉是违禁品。”经检测,包裹中藏有麻古(甲基苯丙胺)10粒。寄件人周某某经警方联系自动投案,并承认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事实。

  从寄出地湖北大冶市金牛镇,到送达地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包裹经过层层检查,怎么在收件的网点才被发现?

  办案过程中,南通市开发区检察院发现金牛镇的寄件网点在揽件时看到要寄出的是腊肉,就仅进行了简单的称重、打包,并没有认真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让毒品浑水摸鱼,搭上了跨省运输的“顺风车”。

  “除了这起案件,我们之前也办理过依托本地寄递渠道进行违禁品运输的相关案例。”通过联系大冶市检察院并共同研究此类案件,南通市开发区检察院了解到物流、快递、跑腿等手段寄递毒品已逐渐成为贩卖毒品的便捷手段,利用寄递方式实施的毒品犯罪有增长和蔓延的趋势,且因其具有较高的隐蔽性,给传统侦查打击、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需司法、行政、行业各方协同综合施策。

  两地检察机关经会商后认为,当地相关部门存在对寄递行业监管不力的问题,遂决定共同向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堵塞漏洞。

  2024年4月11日,开发区检察院联合大冶市检察院开展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活动,就加强寄递安全监管、促进寄递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形成寄递安全综合治理大格局,向大冶市相关主管部门送达了检察建议书。建议其细化监管举措,夯实寄递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深化寄递行业治理;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助力涉寄递领域违法犯罪的源头治理。

  两地检察机关重罪部门负责人与黄石市相关部门(大冶市为黄石市下辖县级市)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帮助其查找寄递行业安全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寄递安全监管难点和解决途径等,并就依法打击寄递行业违法犯罪,落实好“七号检察建议”工作形成共识。

  会后,两地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属地派出所前往涉案快递网点进行联合检查。检察官现场查看了“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向网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宣讲“七号检察建议”,提示寄递毒品、枪支弹药、野生动物制品等违禁品的法律风险,同时对寄递企业可能涉及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风险提示。

  2024年5月,两地检察机关同步举办寄递安全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快递网点负责人、快递骑手及群众代表等40多人走进检察机关,从该案出发,宣讲涉寄递渠道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现场视频连线,由发现藏匿毒品的快递网点工作人员传授识别违禁品、新型毒品的实践经验,从而引导寄递企业加强审查管理,提高寄递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激励社会公众参与预防违法寄递和综合治理工作。

  “‘小包裹’里也有‘大安全’。”南通市中兴街道星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区人大代表张晓燕在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后说,“两地检察机关将检察建议转化为了行业治理效能,通过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让截断毒品的寄递渠道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形成打击毒品犯罪、规范寄递管理的长效机制。”

  6月25日,该案入选江苏省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工作典型案(事)例。

  编辑: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