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智能快递箱专项治理、助力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促进健全安全生产防范机制……2022年,通州区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在办案中及时发现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让检察建议成为推进社会治理“良方”。制发的2篇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建议。
聚焦民生诉求,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关注农民工欠薪问题,把群众“烦薪事”解决在“网格单元”。与司法、人社部门建立治理欠薪协作机制,主动下沉网格全面排查农民工欠薪法律监督线索,通过检察建议和支持起诉等方式帮助83名工人追回欠薪150余万元,一起案件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典型案例。
关注垃圾车清运问题,把群众权益保障办到“百姓心头”。针对通州主城区群众反映的垃圾车“跑冒滴漏”问题,主动履职,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环卫服务公司开展环卫作业规范化集中教育,投入近500万元用于采购、维修环卫作业车辆,并增加收运作业频次,做到车走地净。该案获评最高检“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展示案例。
关注人民群众舌尖安全,把检察为民实事送到“田间地头”。针对一起使用禁用农药甲拌磷种植芹菜案,在以被告人李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向法院提起公诉的同时,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针对该案暴露出的“大棚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为防止公共利益损害进一步扩大,及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对案涉土壤进行检测和管控,加强农产品安全督查检测力度,完善农产品监管基层组织网络,提升农产品监管能力和水平。
聚焦多发类案,有效推进溯源治理
聚焦养老诈骗、非法集资领域,推进养老领域综合治理。针对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养老领域诈骗案件发案较多的情况,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助推金融监管部门从规范宣传、精准预警、常态防控、精准督导四个方面及时开展综合治理。把养老反诈法治宣讲融入基层,共走进村居等开展养老反诈宣传23次,并开展养老反诈短视频进地铁、进公交、进电梯等活动,提升老年人反诈意识。
聚焦帮信犯罪急剧上升态势,推进金融领域强化监管。“断卡”行动开展以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经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该院通过调阅近年来办理的52起帮信犯罪案件卷宗,逐案梳理相关案件情况,及时向银行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督促辖区内25家金融机构完善系统功能,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并建立买卖账户黑名单等制度,完善相关支付结算安全机制,全面强化对帮信犯罪案件打防管控。
聚焦“民转刑”案件多发情况,推进基层矛盾有效化解。通过对刑事案件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因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因素导致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等案件时有发生。对于“民转刑”案件多发情况,及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更加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活动,完善基层矛盾调处机制,并强化基层网格员培训,帮助及时排查、主动干预、科学防控民间纠纷,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提升治理水平
推动快递柜运“毒”专项治理,保障寄递渠道安全。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通过组织庭审观摩、对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推动寄递企业规范寄递行为,并发动网格员在辖区智能快递柜张贴违禁品警示标识200余份,发放“致快递小哥一封信”1800余份。
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专项治理,推进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在某镇开展普法宣传时,检察官发现某公共服务中心没有残疾人专用坡道,给特殊群体到公共服务场所办事造成不便。该院立即组织全面排查全区类似情况,向相关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有效整改26个点位,相关工作做法被检察日报报道。
推动烟花爆竹领域专项治理,助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领域协作配合机制,并以烟花爆竹领域为重点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应急管理部门对3家批发企业、237家零售店开展专题法治宣传和全覆盖检查,对发现的65个隐患问题督促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