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开发区检察院面对此轮严峻的疫情形势,闻令而动,在火速集结15名干警始终备战在抗疫一线的基础上,又先后专门组织4批次50余人次前往开发区8个社区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微光成炬 ,疫“定”有我,他们汇聚成为了一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力量。
蔡艳:“孩子,辛苦了!”一声问候吹散了我的疲惫
4月4日晚8点,我收到通知,要求每个部门抽调3名干警参加区支援小海抗疫先锋队。科室报名人员已超3人,周萍主任顾念我爱人已经在抗疫一线,孩子尚小,需要照顾,让我暂时不要参加了,可我想到周主任一直未痊愈的皮肤过敏症,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肯定更加难熬,更考虑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是理所应当的事。于是,我“违背”了周主任的命令,快速收拾行李,赶往集合地。我家住在集合地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比周主任先赶到,已经出发的周主任只好折返了。
陆凯帝:把明天的成功交给今天的奋斗
4月6日晚,由于单位已有23名同志前往小海街道、新开街道参加抗疫,我作为值班人员担负起了单位内部事务协调的职责。当晚10点许,和以往平静的氛围截然不同,我接到通知,要求全院人员马上到院到岗,于是我当即开始通知全院人员。4月7日凌晨12点半,除在小海参加志愿服务和管控区内人员外,我们院里其余21名人员全部到岗,院里还专门召开会议,对赶赴竹行街道开展新一轮抗疫志愿服务进行周密部署。到管委会拿抗疫物资、通知物业做好我们院里的防疫工作……凌晨1:41分,在我紧急制作志愿服务排班表后,距离我出发前往竹行街道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第一班,仅剩下了一个多小时。
我的志愿服务点位于竹行街道星怡社区,这个服务点位于社区东西两区中间且挨着居委会,同时还设置了小区外的核酸检测点。第一天的岗位职责是保障居民按既定要求走完出小区——核酸检测点——进小区的路线,同时还要空出一条路线保障辖区规模以下企业员工的核酸检测,体量大、路线杂、管控难。当晚,街道根据我们遇到的实际情况对核酸检测路线进行了优化和调整。4月8日当我第二次穿上“小蓝”走上岗位,居民前来核酸检测时,都对优化后的路线进行了肯定,队伍秩序和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提升。一位老奶奶一边走着优化后的路线,一边用启海话说着:“今朝个路好跑多咧!”
连朝接夕,坚决抗疫到底,我们一定行!
刘艳会:微光成炬 志愿同行
4月4日清明假期第二天,得知我可以成为支援小海街道抗疫先锋队的一员时,我的内心满是激动与忐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晚上经过近3小时的紧急培训,次日凌晨我便收拾好行李,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奔赴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上阵第一天,我们和我的同事共6人被分在海棠社区,名字很美很应景,恰好是海棠花开的季节。我的工作正如培训时所学,负责核酸信息采集。先是扫描检测试管编码,然后扫描被采集人的采样码或身份证或手动录入身份信息,根据混采比例,及时、准确提示试子采集人员封管。作为核酸检测源头的信息采集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瞪大眼睛、高度集中,否则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与效率。跟我搭档的是六院的一位女医生,业务熟练,态度温和而又富有耐心,遇有抵触情绪的小朋友,在她三言两语中便大胆张开嘴巴,随着“啊……”的一声,她迅速采集到位,小朋友则会开心地说“原来真的不疼呀!”我不禁对她的专业表示佩服。每当我把手机一举一放,将试管交到她手中时,我们都会相视一笑,因为这又是一次无缝衔接的完美配合。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时,才知道他们医生开工前除了要少喝水,还会穿上纸尿裤,早已习惯了跟时间赛跑的冲刺模式。而我的大拇指在无数次点击、输入、切换流程下产生的酸疼已然不算什么。
至于“大白”防护服,我对它有着天然的崇拜与向往,但穿脱流程远比想象中要麻烦许多。友爱的小伙伴们互帮互助,我帮她系带子,她帮我戴手套,她帮他撕面罩膜……大家从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行云流水,从开始的窒息感觉到换气自如的淡定,从开始穿多时的汗流浃背到再多汗水也能忍耐的适应,一切都在坚持中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次能为抗疫尽一份力,是我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我的一袭白衣,就是那一点点”微光“。我们、医生、社工以及无数的普通人,这些平凡的”微光“,都将汇聚成炬,照亮前进的方向 !
贺晓娟:不虚此行 战至终焉
4月4日子夜的一声令下,次日寅时,46位来自不同岗位的一行人相聚在能达大厦,我们之中有知天命的前浪们,有入职不久的小萌新,有刚升级的奶爸,也有蜜月还没过的新人,大家都是儿女,是丈夫、妻子,是父母。我也告别睡梦中的女儿,开始了志愿服务。
经过短暂的“入职”培训,我被分配到了核酸采样信息录入的工作岗位,自从第一天开始做“大白”,我感觉自己好像是流水线上的计件工人,总要盯着每日的KPI,想着如果我少做了就会有同伴要辛苦,我多做了同伴就可以少吃点苦。给手机充满电,也给自己充满电,在确保安全不出错的情况下快一点再快一点,从一开始的半天时间录入三四百人到后来的六七百人,这个社区第一名我必须要拿下!
六点不到,核酸采样点位前早早排起了长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对我挥手打招呼,他在妈妈的带领下已连续好几天来到我所在的点位,因为他一脸淡定,每次采样时对“张嘴,啊~”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让我对他印象深刻。“阿姨来吧,我已经练就了铁喉功,一点都不疼。”看到他有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坚强,想到他已经连续被“捅”了八九次,我默默为他心疼,也不禁竖起拇指为他点赞“小伙子,好样的!”在这里,我见到了牵手而来的小夫妻、相扶而来的老两口、簇拥前来的一家老小,他们搀扶着、牵引着、陪同着,听从志愿者的指挥,完成采样后再携手同归。原来,城市慢下来,也是另一道风景;生活慢下来,也是另外一种体验,这场疫情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
“疫”路有你,勇者不孤;不虚此行,战至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