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开始守望
夏进勇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我是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当支援的客车缓缓驶入观音山区域,这一段《权利的游戏》中的经典台词不禁浮现在脑海。”
4月6日晚,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按照组织要求,在家的检察干警立即就地转为志愿者,我于第一时间主动向社区报告情况,并于次日上午正式加入社区“大白”群,协助医务人员采集信息。
从前在新闻中看到“大白”,只凭着想象觉得他们应该很辛苦,但现在切身体会到才知个中滋味。才半个上午,耳朵就被口罩紧绷的系带勒得像要断掉,逼近夏日的高温天更让人闷得喘不过气。偶尔抬头想看看队伍排了多长,却总望不到尽头,我跟采样的医护人员开玩笑:从来没见过我们小区有这么多人,这些人平时都宅在家吗?
小夏,院里拟组织一支突击队,到疫情比较严重的封控区域开展志愿服务,你愿意参加吗?
青年党员,义不容辞。
没有过多的寒暄,4月12日清晨,在与社区告别后,我便立即踏上支援观音山的客车,赶赴新的战场与新队友会合。
与我一起的,还有另外10名突击队成员,他们来自全院各个部门,由院领导徐健主任带队,大家将齐心协力完成接来下的抗疫任务。
我们战斗的地方是书院坊小区,该小区入住率高、人口多,较于之前的志愿服务,工作强度骤然升高。上门做核酸的同时还要采集家庭人员信息、张贴告示,及时记录下业主们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反馈给社区。一天下来,头疼疲惫,恨不能变成多手多脚的葫芦娃。
志愿者辛苦吗?现在想想又没那么辛苦,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体会到,比起一直战斗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我们算是幸福的。社区的史传国教授通宵工作,连续奋战;李可每天休息不了几小时,嗓子直接不能说话;街道的工作人员吃住在办公室,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家……
这样的“守夜人”还有很多,肩负艰巨使命依然负重向前,作出巨大牺牲却又默默无闻、不愿表达。
无数的“守夜人”手挽手,肩并肩,用自己的身躯构筑钢铁长城,将疫情牢牢地挡在墙外。相信疫情终会散去,黎明很快就会到来!
不爬烟囱的“圣诞老人”
邱蓓蓓
“他们真的来了,有出门采购卡了!”
刚刚走过的楼层有人开门开心地说道,瞬间,我觉得自己仿佛派发礼物的圣诞老人。爬了66层楼,敲门100余次,递出采购卡500余张。膝盖有些发酸,双脚也难免胀痛。
4月7日,是我所住的中沙社区封控的第二天。现在,是安顿好娃的口粮后,志愿者“小邱”正式上线的第4个小时。
上门分发邻居们翘首以盼的外出采购通行证,是我今天的任务。负责这项工作的小伙伴们先商量了下,自家楼栋的邻居们肯定更熟悉也更好说话些,便决定先从各自家住的楼栋发起。
我先在本楼栋的群里发了通知,并提醒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准备塑料袋挂在门把手上,无接触配送,更安全些。邻居们很快响应,有的还在门上贴上了“辛苦,谢谢”的暖心话语,还有邻居在袋子里放上矿泉水,提醒我务必带走。
自然的,也派发到了自家。女儿竟然一下子就认出了“小蓝”是妈妈,原来,只要一个含笑的眼神,一句简短的话语,她就知道是我。
下楼后,又遇到一位热心邻居,主动表示要帮忙派发。我表示没有防护不能入户,他就在楼下帮我把每户的行程卡依次整理好,摞成一叠一叠,帮我省去了派发前的分拣工作。小伙伴们说,几乎每栋都有这样的新志愿者中途加入支援,有了他们,效率果然提高不少。
做志愿者的一天很简单,但很多个志愿者的一天就变得不平凡。
崇检观察日记
申莲凤
曾经的川流不息,车水马龙,一切都暂时归于静谧,整个通城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抗疫工作。
有这样一群人在抗疫的同时,还紧张地进行着一个个案件的接力,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崇川检察人。
封控突如其来,案件却可能在封控期间到期,怎么办?
通过微信群将快要到期的案件进行汇总,再把值夜班的同事从床上薅起来,请他在内网电脑端进行具体操作。网没断,不慌。
帮忙将案件延期,帮忙将案件退侦,一会儿又来一个电话请他帮忙把建好的文书入卷……
“感恩的心,感恩有你。”“留守的你最帅!”
“行行行,又有电话打来了,我先挂了。”
夜色浓重,月将西沉,手机屏幕的那一头,检察官们在看到各自的案件有了“着落”后,也才放心地合眼。
另一边,负责送案的案件管理部门和申请用印的办公室是啥情况?
不必担心,封控前夕,他们为了能随叫随到、做好保障,一接到通知,就争分夺秒地从家里地扛来大包小包的换洗衣物、铺盖被褥,真正做到以院为家了。
“老家的事”一切安排妥当,留守的小伙伴松了一口气,被封控在小区内的小伙伴松了一口气,我也……我不行,就快要到我开始志愿服务的时间了,现在,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