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辛丑,喜迎壬寅。
辞旧迎新之际,2021年过往的一幕幕却愈加清晰。这是怎样的一年?如果用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概括你的365天,你会有怎样的答案?
让我们听听南通青年干警们的回答……
新
启东市院 杨海柳
走出舒适区、力求新突破
2021年,第一次参加省院业务竞赛。两个月的集中培训里,我系统梳理了民法知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荣获全省民事检察优秀办案能手称号。如果说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历练,那么自比赛以来,我最大的成长就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充分感受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既是一次学识和业务的精进,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难忘经历。
2021年,第一次走上刑检工作岗位。8月份,我离开从事了九年的民行检察岗位走到了刑检岗位,专门办理未成年人检察案件。为了弥补业务知识的匮乏,我加班加点学习,协助员额检察官办案时,详细记录每个办案程序,反复揣摩每一个相关的刑法术语,希望自己能够快速成为行家里手。4个多月的磨合,有困难有挑战,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更加全新的自己,开启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检察生涯。
2021年,第一次体会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重要意义。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更需法护航。在未检岗位上,我学会了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在法理和情理之间进行正确的考量,如何挖掘每个案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在挽救一个孩子的同时帮助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社会问题的治理,也在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未成年人保护举措,用法与爱打造出有温度有特色的阳光未检工作。
行
崇川区院 鞠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021年,我更加主动担当、身体力行,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履职尽责,快速成长为团队“多面手”。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2021年,我协助办理实体性案件24件,办案过程中举一反三,撰写的5篇信息被省、市院录用;致力于讲好检察故事,参与法治宣传10余次,9篇稿件被《检察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坚持知行合一、以学促研,参与的4项课题被省市院及市法学会立项,撰写的《2016年-2021年电诈犯罪案件办理调研报告》被院“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
行其所知,勤不言苦。作为部门内务“勤务兵”,全年共起草、修改各类材料100余份;撰写申报材料,助力所在团队被最高检确定为经济检察工作联系点;提供各类数据查报50余次,向上级院报送报表、专题调研等60余条,全部做到准时准点、保质保量。
砥砺前行、忠于使命。作为支部建设“排头兵”,组织各类志愿活动13次、集体学习20余次,支部“反诈先锋”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崇川区优秀志愿项目。2021年本人在全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结大会上被评为“十大政法标兵”。
微
通州区院 樊夫
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我的2021年,那或许就是“微”——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这一年里,我通过群众来信件件回复、公开听证、刑事和解、司法救助……这些直击民心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对“检察为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我撰写调研文章、信息宣传起到了巨大帮助;通过参与我院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作品的创作,将通州检察的真诚与淳朴凝聚到检察宣传产品中,开阔了我的工作思路;通过参加市院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将自己办理的典型案例转化为教学课程,并有幸和全市乃至全省的检察同仁们进行了交流,使业务知识不断得到丰富;通过参加全省检察机关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全市检察机关授课竞赛等,让我得以对照优胜选手查找自身差距,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也更加坚定了检察干警应当坚守的信仰。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遗憾也有收获,但我始终相信,“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每一份微小的努力,终将凝聚起支撑伟大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