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
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支持全球化进程,坚守自由贸易体制,维护多边主义规则。从主场外交到国际会议,从政策宣示到务实举措,中国不断对外释放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序言部分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2018年,“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相继写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以及诸多双多边高层交往的成果文件,汇聚起各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之力。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郑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2018年8月,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0年,面对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达成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共识,形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良好势头。
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00列以上,成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抗疫的“钢铁驼队”。
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乱象中的中流砥柱。
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从圣彼得保国际经济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全面阐释多边主义的核心要义和时代内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出践行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的正义之声。中国大力提倡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中国文明观引领国际思潮前行,引发各方强烈共鸣。
2020年9月,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全球数字治理应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安全发展、坚守公平正义。
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体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负责任大国作用和担当。
2021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号召:“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中国是大国稳定与协作的促进者。2019年,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更加稳固。2020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1077.7亿美元,连续三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中国在俄外贸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连续11年稳居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中美关系牵动世界目光,关乎各国利益。中美关系经历建交40多年来最严峻局面。面对美国反华势力的霸凌挑衅,中方开展有理有利有节斗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公平正义,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同时,中方保持对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坚定和冷静态度,建设性处理和管控分歧,努力维护国际体系的战略稳定。
中欧利益纽带更加紧密,强化协调合作,增进彼此互信,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挑战。2020年,双方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时代内涵。2021年2月,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达成的务实合作文件近90份,总价值近130亿美元,创历史之最。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不仅保持了同主要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同周边国家关系也实现了全面改善和发展。
中国是地区融合与发展的建设者。中国同东盟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2020年7月,“中国+中亚五国”通过视频方式举行首次外长会晤。会议通过并发表了《“中国+中亚五国”外长视频会议联合声明》,各方就推进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促进地区和平发展达成9点重要共识。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南南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2018年是中国外交的“南南合作年”,从中拉、中阿到中非合作论坛,我国同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实现了全覆盖,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习近平提出“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等“五不”原则,树立了中国对非合作的自律标杆,展示了国际发展合作的道德准则。
2018年1月,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就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发表特别声明,制定2019年至2021年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员国优先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0年,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中阿双方汇聚起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集体力量;表明了中阿相互支持、命运与共的政治意志;规划了中阿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前进路径。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冷静应对国际形势发生的复杂深刻变化,妥善处理由此带来的新困难、新挑战,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深入拓展友好合作,积极展现大国担当,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