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通州检察:“三色线索”擦亮“房前屋后”好风景
2025-09-01 09:14: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以前这条河有异味,河边散落着不少生活垃圾,现在水清了、岸绿了,傍晚带孙子散步终于能闻到青草香了!”看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小河,家住南通市通州区某安置房小区的王阿姨心情格外舒畅。

  这份改变,源于通州区检察院开展的一场聚焦“房前屋后”突出环境问题的专项监督。今年年初,根据上级部署,通州区检察院创新推出“三色线索”管理机制,剑指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异味、固废、黑臭水体等“顽疾”。

  线索“三色”管理,靶向发力更精准。为高效应对收集到的线索,该院构建起“源头扩流、分类筛选、分级处置”的工作闭环。源头扩流,根据上级院推送清单、益心为公志愿者线索发现情况以及12345热线、网络平台等群众投诉举报情况,整理出生态环境问题线索。分类筛选,首创“三色”分级法——将公益损害严重、亟需解决的列为“红色线索”,已初步整改但群众仍有不满的列为“黄色线索”,首次或重复、不实投诉等列为“绿色线索”,建立“一案一策”台账。分级核查,依据“三色”台账,对不同污染类型细化证据标准(如噪声需分时监测数据,黑臭水体需水质检测报告等)由专人负责线索搜集、分类、分流、销号等动态管理工作,确保核查扎实有据。

  监督“繁简分流”,治理成效看得见。在精准分类基础上,该院严格落实公益诉讼“可诉性”要求,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对轻微问题、能立行立改的,推动口头磋商快速解决;对事实清楚但整改需时的,立案后通过书面磋商明确时限;对久拖不决的“钉子案”,则由检察长或分管领导包案督办,依法发出检察建议。

  成效可触可感,幸福就在家门口。机制运行以来,成效逐步显现:通过检察监督推动,有效治理了一批垃圾随意倾倒、水体黑臭以及噪声、异味扰民等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生活环境的变化让群众感受真切,因新建高速公路投入使用而饱受噪音困扰的市民李先生,看到新安装的隔音护栏时高兴地表示:“现在晚上终于能睡安稳觉了,生活环境改善看得见、感受得到。”

  “通州检察用‘三色线索’精准发力,让监督更高效,让整改更到位,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们‘房前屋后’的环境品质和幸福感。”一位参与监督的区人大代表如是评价。通州检察正以实际行动,让生态保护的检察力量直抵基层末梢。

  编辑: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