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南通检察本年度第一期“濠南教场”法律沙龙活动姗姗来迟。这次,我们请来这位大咖,分享刑事诉讼法与证据法前沿问题。
万毅,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成都理工大学司法研究院院长、甘肃政法大学“文翰学者”、四川大学检察制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检察长助理,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助理,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爱德华兹”访问学者等。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被破格评为四川省第十批学术、技术带头人,获上海市第四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四川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
万毅教授以羁押与少捕慎诉的刑事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高法《解释》关于证据制度的变化等为重点,分析了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等司法前沿问题,并详细解答了学员提出的系列实务问题,讲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期活动采取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线下,两级院分设会场;线上,广大干警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远程听课,140余人同步参加。
学员感悟
邵婧
南通市院第八检察部干警
法律人靠证据说话,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而刑事诉讼法作为刑事实体法的程序保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庭审实质化的今天,我们办案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各类证据的审查和运用,重视程序法本身的独立品格。万教授今天的讲座很解渴,他以特定类型的案件为例,运用证据法原理,详细分析了实务中出现的取证、证据能力、证据证明力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对实务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万教授还从立法背景、法理基础等角度,对少捕慎诉、认罪认罚从宽、证据制度等刑事司法制度和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使我们对新时代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检察人员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加强学习和对理论问题的研究,以适应不断提升的对程序法治正义的司法要求。
储张刘
海安市院办公室干警
通过“濠南教场”学习交流平台,有幸聆听了万教授的授课,再次学习了刑事诉讼法与证据法的相关规定。万教授从刑事诉讼法的前沿问题说开去,涵盖了认罪认罚、疫情、大数据、少捕慎诉慎押等法学热点,娓娓道来、引经据典,觉得收获良多、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不仅领略了刑诉法作为“小宪法”的魅力,也了解了万教授对于解决当前司法实务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对刑诉法和证据法理论思考和司法实践都大有裨益,真的是一次干货满满的精神大餐。
沈媛媛
崇川区院第二检察部干警
万毅教授以回应网络庭审、主要证据存在矛盾的处理、电子证据的运用、情况说明的证据资格等实践中热点重点难点争点问题开场,对逮捕条件的把握、羁押必要性审查、认罪认罚制度定位以及同步录音录像的移送、行政机关制作的笔录出具的意见之效力、关键证人出庭等刑事诉讼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和认识予以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辩证反思,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高度,为司法实务提供了重要参考和遵循。作为年轻干警,要从专题讲座中汲取营养、内化于心、提升能力、更好履职,自觉主动服务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