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首批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办案活动典型案例。据悉,该批案例共8件,包括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公开听证案例4件、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质量评查案例2件、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巡回检察案例1件、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建议的研究提出、督促落实案例1件。南通市通州区检察院1起案例入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专项案件质量评查
——内外部监督相结合,监督实效层层递进
【关键词】
案件质量评查 行刑衔接 内外部监督相结合 递进式监督
【基本案情】
2021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危险驾驶罪不起诉案件质量专项评查活动,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评查全过程,发现相关案件不起诉后行刑衔接不畅、检察意见落实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人民监督员监督情况】
监督过程。2021年9月3日,通州区人民检察院邀请3名人民监督员担任院外案件质量评查员,对2019年以来“醉驾”作不起诉处理案件开展专项案件质量评查。借助电子卷宗和纸质卷宗,人民监督员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起诉必要性、文书制作、非刑罚处罚措施衔接等方面,对案件进行系统评查,逐案形成《案件质量评查统计表》。评查发现166起案件适用法律正确,但有26份建议给予行政处罚、政务处分的检察意见未得到有效落实。结合评查出的问题,人民监督员与承办检察官逐案逐项“面对面”问询,详细了解行刑衔接中的问题及检察意见落实难的缘由。在案件质量评查和问询的基础上,人民监督员形成翔实的评查意见。经会商,人民监督员建议将专项评查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借力督促行政执法机关有效落实检察意见,更好促进“醉驾”犯罪源头治理。
监督结果。该院采纳人民监督员意见,在邀请人民监督员共同修改完善危险驾驶案件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向该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推动人大常委会监司委作出规范“醉驾”案件不起诉后非刑罚处罚措施衔接的监督建议,并与多家单位达成对“醉驾”案件被不起诉人适用训诫、社区服务、交通志愿服务等多元化惩罚矫治的共识。2021年9月26日,人民监督员应邀实地查看“醉驾”案件被不起诉人参与交通协管公益服务情况,对检察机关落实监督意见、推动行刑衔接等工作表示满意,并表示将持续跟踪监督,切实履行监督职责。2022年1月中旬,南通市通州区“两会”期间,一名人民监督员以人大代表身份,向大会提交了持续加强不起诉案件非刑罚处罚措施适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通州的建议,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办肯定。
【典型意义】
一是内外协同,推进检察办案规范化。参与案件质量评查是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办案活动的十种方式之一。同时,人民监督员的外部监督与案件质量评查的内部监督和检察业务数据的分析研判,共同构建起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开展数据分析研判,邀请人民监督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质量评查活动,既有利于增强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落实的刚性,也有利于合力提升检察办案质量。本案中,检察机关真心接受诚意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检阅办案质量,正视和改进检察履职中的问题,及时补齐短板,提升检察办案规范化水平。
二是层层递进,推进法律监督高质量。人民监督员与检察机关着力推进法律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办案数据分析研判工作中发现监督线索,并通过亲历查阅案卷、评查案件,找准司法办案问题,最终促成行政执法机关认真落实检察意见。采取“层层递进式”的监督模式,既体现了人民监督员对待监督工作追求极致、止于至善的严谨态度,也体现了检察机关多部门协作,推进法律监督一体化、高质量的工匠精神。
三是服务大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制度的创新与特色,是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一种基本制度形式。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发现社会治理短板弱项后,主动向人大专题报告,争取地方人大支持,成功推动地方人大常委会作出监督建议,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以检察“小案件”推动社会“大治理”,助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