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内丰德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自杀身亡。以他30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来说,他足以作为一个日本精英官僚的样本,让读者了解日本公务员的真实生活,看到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形象。
是枝裕和,中国观众和读者非常熟悉的电影导演、作家。他的小说与电影,以刻画日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见长。但也许很多人还不甚了解,是枝裕和是作为纪录片导演入行的。在1995年首次执导电影《幻之光》之前,他还拍过许多纪录片。
虽然首部纪录片《但是……在这个扔弃福祉的时代》,在拍摄技巧上稍显稚嫩,整体评价也不太高,但倘若看到将“探究日本精英官僚为何自杀”作为该片的起点,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后来拍出了两部极具人文关怀的电影:相互没有血缘关系却相依为命地栖息在一个屋檐下的《小偷家族》;两个家庭抱错了婴儿,却在抚养男孩的过程中产生感情,不想再交换回来的《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细腻、敏感,他始终要求自己的作品要像一个人类社会观察员那样,向同类展示我们之间不易察觉的情感。一切影像与文字,都要从“以人为本”出发,都要为消灭人类社会的冷漠与自私作一点贡献。不管向死而生的残酷何时降临,看是枝裕和的作品,都会感受到生存的力量。
这部初次出版于1992年的《云没有回答》,是他在处女作纪录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访谈内容而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人们常说,无论电影还是小说,作家的一切都融汇在他的处女作中。如果这一观点正确,那么对我来说,所有一切显然不在我的电影处女作中,而在这部《云没有回答》的作品中。”可见,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作家,此书承载着是枝裕和从事文艺工作的初心。
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实文学不同,是枝裕和的写法,更像在为该书的主人公、精英官僚山内丰德立传。虽然山内丰德年仅53岁,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自杀身亡了,但以山内30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工龄、工作内容和升迁经历来看,他足以作为一个日本精英官僚的样本,让读者了解日本公务员的真实生活。因此,他的厌世行为更值得公众深思。他不是第一个自杀的日本官员,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山内丰德之所以被称作“精英”,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其并非生于平民之家;第二,他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与大江健三郎是校友。作为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第二名,山内是各政府部门争相抢要的热门毕业生。
1937年,山内丰德出生在福冈市。他祖上是佐贺的武士,父亲是职业军人。幼年的山内在祖父母身边长大,鲜少体验父母亲情,自少年起,便肩负着家族荣光,铭记“奢侈是敌人”的家训。成长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山内家庭观念淡薄,自然而然形成了“工作狂”的性格。再有一点,少年时的山内丰德瘦小多病,身体发育不良,难免遭受同学欺侮。也许,在他幼小的心里,早就种下了一颗救助社会弱者的种子。最终,他选择去厚生省工作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他认为那是他的天职。
厚生省是日本主要负责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的部门。1959年,山内到厚生省工作就接触到了“水俣病”。日本智索(Chisso)公司在将乙炔合成乙醛时,用水银做催化剂,而水银不断排放到海中,就会积蓄在鳞介类生物体内,周边渔民食用受到污染的海物,出现了手脚麻痹的怪病。随后,渔民与工厂冲突不断。但直至1956年,政府才成立了“水俣怪病对策委员会”展开调查。
尽管在职业生涯里,山内从厚生省被派往琦玉县挂职,担任民生部福祉科长。后又从工作了27年的厚生省调往环境厅,出任官房长官,接着被任命为企划调整局长,可谓仕途顺利。当然,这与山内丰德勤奋硬朗、亲力亲为的工作风格是分不开的。可即便如此,由患者提起诉讼的“水俣病”公害案件,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这起与渔民、企业、政府相关联的案件,贯穿了山内丰德的整个职业生涯,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为民众创造福祉”谈何容易。在利益链条中,渔民对企业不信任,企业对政府不信任,通产省怕伤经济,厚生省怕伤民利,相互各执一词。
山内丰德在官僚位置上坐得越久,内心越感到彷徨。他推动制定了“公案对策基本法案”,是将查明污染原因的义务和责任制度化,其目的是“谋求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相互协调”,但执行起来却特别难。他发现,既要为民众服务,又要维护政府利益,是一种夹心饼干似的工作,根本无法实现社会的“公共性”。从山内丰德身上,我们可以思考“公务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什么人才够资格做公务员?
压倒山内丰德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东京法院提出“水俣案”的庭外和解劝告,遭到环境厅拒绝。也就是说,政府不承认“公害”,因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环境厅还不具备检测能力。山内丰德在《福祉新闻》的连载文章中写道:“福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文化,是行为。福祉最重要的是人本身,是人的技术,而不是建筑和机构。”1990年12月,山内丰德在家中自尽身亡。
在追问是否理想的破灭最终杀死了山内的时候,我们也在想:当下人类社会,是否真的存在福祉呢?是枝裕和说,在山内心中,“云”是可以和父亲的死亡意向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云没有回答”,或许可以理解为,即便山内死了,也无法改变政府的态度。在忠诚与困窘中如何选择,作为这个时代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合体,山内丰德用自己的死,为我们留下了一串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