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2020-09-29 15:33: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彪炳史册的改革家——管仲,他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集中体现他富国强兵思想的是《管子》一书,在其《权修》篇中,管仲认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今天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来源于此。

  管仲接着又说:“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仲是位重视效率的改革家,虽然“树人”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比“树谷”“树木”都要长,但“树人”的回报也是“树谷”“树木”所望尘莫及的。树人的主要方式就是教育,不论是国家组织实施的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根本的目的都是要树人,成为有用之人。

  树人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终身的事业。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为了劝勉世人,作了《劝学》一文。他在文中讲了一段我们非常熟悉的经典之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百年树人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时间长久打磨,深入到日常生活中。《论语》记载,孔子的高足曾子尝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文言文中的“三”,有时并不实指,而是表示多次的意思。只有不断切磋琢磨,才能有所进步,曾子就是这样每日多次反省,后世有所追求者,也无不经历了长期甚至是终身的学习历练。

  百年树人,不仅要树起人的精气神,也要通过一代又一代受教育者,传承知识,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我们今天仍能读懂商朝的甲骨文,仍能通过典籍复原古代的观星仪器,这是其他文明所无法做到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而未中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教育将先贤的思想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教育的实施有赖于稳定的外部环境。翻检史册,我们屡屡发现,即便在战乱频仍的时代,中国人依然坚持兴教树人。1937年至1946年,正是风雨如晦之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迁,在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这所仅仅存续了八年多的大学,却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师生们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夹沙饭,在跑警报的间隙中读书学习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就是在如此艰苦危险的条件下,师生们坚持不懈,培养出的大量优秀人才日后成为不同领域的佼佼者,为学术事业也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何以一定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办学育人?在西南联大求学并留校任教的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回首往事时有这样一段话:“当自己的民族遭受欺凌、文化被人轻视之际,我们都想要发现,中华文化有哪些是可以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甚至有哪些是将来可以对人类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只有人才不断层,才能将民族文化的血脉延续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既完成了为国家快速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持,又完成了对广大民众的教育普及工作。

  更为可贵的是,国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重要科技项目,不仅收获了技术成果,也收获了精神成果,在留下技术遗产的同时,也留下精神遗产。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留下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培育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完成,中国人在浩瀚天空中有了自己的眼睛,“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催人奋进。

  通过这些成果,可以看到我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这正是我们百年树人大业最好的力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看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时代使命,我们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论时代如何变换,树人的使命未曾更改。只要久久为功,星辰与大海都将触手可及。(陈彧之)

  编辑:孙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