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乘风破浪】杨赛南:因为热爱,所以奋力奔跑
2024-11-01 09:19: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杨赛南,女,199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通州湾检察院检察综合管理部副主任兼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从检十年,她不断在检察业务和综合行政间转换角色,先后从事过公诉、案管、法律政策研究、公益诉讼、宣传、办公室等工作。虽然岗位在变,但她对检察工作的热爱从未改变,始终以求极致的态度干好手上的每一件事、办好手上的每一起案件,努力成长为一名“多面手”。在全市检察业务技能竞赛中多次获评标兵、能手,曾获得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全市优秀检察干部、优秀检察人才等荣誉。

  文字亦有力量

  对于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肯定,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幸运罢了。”可在熟悉她的人看来,所谓的好运,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2022年3月,她成了通州湾检察院成立半年后的第一位专职文字工作人员。自那时起,“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她那股子拼劲儿。不久,她就接到一个“烫手山芋”——24小时内起草一份重要的汇报材料。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她一点也不敢懈怠,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细细琢磨,一眨眼已是第二天早上6点。最终这篇迎着朝阳定稿的汇报稿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肯定。

  “文字工作是个良心活,用没用心一眼就能看出来。”工作中,她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三年多来,经手大大小小几百篇材料,不论是自己撰写还是帮助修改,她都用心对待,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编发的多篇信息被最高检、省市院录用,撰写的多篇分析报告获省市区领导肯定。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文字工作虽苦,亦能苦中作乐,亦会苦有所得。”现在的她,正将压力化为动力,在日复一日的伏案笔耕中,不断汲取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带着情怀做宣传

  从宣传小白成长为宣传骨干,秘籍是什么?她的回答是情怀,是对检察事业赤诚的热爱。只要保持热爱,就会有无尽的动力。

  “刚接触宣传工作时,我经常感觉无从下手。”公文和宣传的语言风格大相径庭,要想一肩挑,着实犯难。为了缓解本领恐慌,她选购了大量书籍,保持着每日浏览报刊和摘抄的好习惯。“只有先输入,才能有输出,看多了思路和灵感也就来了。”在一遍遍模仿、一次次请教、一轮轮修改中,一篇篇检察好故事陆续见诸报端,她也被评为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

  传播检察好声音,新媒体是绕不开的话题。“与单纯的文字稿件不同,新媒体要守正更要创新,要有用户思维,才能破层出圈。”她关注了不少影响较大的政务新媒体,总喜欢琢磨那些优秀新媒体作品,学思路、学表达,积累创意和点子。她在新媒体的赛道上摸索前行,从短视频到微电影,从漫画到公益片……一部部作品见证了这段难忘的经历。她统筹制作的多部作品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在最高检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和江苏检察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播。

  我想试一试

  有人说“挑战是成长的试金石”。自从来到通州湾检察院,她不断跳出“舒适区”。面对新领域、新挑战,她总是满腔热忱地回答:“我想试一试。”

  2022年初,她第一次接触检察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是个“老话题”,但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却是一个新命题,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彼时,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在发现朋友圈中有微商正在大量贩卖侵权商品时,她敏锐意识到检察机关或许可以有所作为。后来她协助检察官探索开展涉冬奥吉祥物标志保护“冰盾行动”,又进一步延伸思考,协助办理了全市首例“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初,她又被调整负责案管和研究室工作。在从事办公室文字工作的同时兼顾业务工作,对她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幸之前一直没有放松过对检察业务的学习,现在心里还算有点底。”为了加强检察业务管理,她牵头组建了案件质量检查小组,围绕案件信息公开组织开展小课堂,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定期编发《案管小贴士》,努力提升业务管理质效。此外,她还积极利用自己的文字特长,帮助修改打磨典型案例、检察建议等,参与撰写的1份检察建议获评省院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要想当好参谋助手,研究检察业务必不可少。”现在的她,在学习工作文件、领导讲话之余,对检察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也更积极了,围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申报的课题获省院立项,撰写的《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路径探析》一文被国家级刊物录用。

  “感谢组织的信任。多岗位锻炼,磨砺了我的能力,涵养了我的定力,带给我富足的勇气和信心。”她真诚地说道。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今后的日子里,她将一如既往保持热爱与专注,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编辑: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