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警惕!诈骗也有“暑期档”
2023-07-05 09:10: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7月,学生们迎来暑假,将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娱乐。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宝贵”的两个月,利用各种渠道、方式进行诈骗。

  南通检察特开展“讲百案、进千企、访万家”暑期防诈宣传活动,结合近期办理的案件以及社会热点,梳理了暑期高发的四种诈骗类型,希望学生及家长能擦亮眼睛,引以为戒,度过一个安全、愉悦的假期。

  

  亲子旅游“低价票”?

  每逢暑假,都是亲子旅游的高峰期,很多热门旅游景点、博物馆、动物园一票难求。陪伴孩子出游的机会难得,不少家长将希望放在了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这些平台上的门票,不仅种类丰富,有的价格甚至只有官方价格的几十分之一。

  虽然此类二手票中,确有因为个人原因无法使用而低价急售的情况,但很多不法分子也在其中浑水摸鱼。各地出现过不少被骗案例,有的谎称是景区内部工作人员有优惠价,但要提前交付押金,转账后就立即消失;有的先以低价吸引购买,后通过“票卖完了”等理由,联系消费者通过QQ、微信等其他渠道接受退款,再发来仿制的退款截图,谎称退款退多了要求消费者把多退的钱打回去……套路可谓五花八门、情节曲折。

  检察机关提醒

  暑期出行,家长尽量提前计划和预约、从正规渠道购票。即使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门票,如果涉及平台外交易的,千万不要轻易转账,更不要将个人的身份证、手机号码、银行卡等信息轻易发给陌生人。

  

  游戏账号帮“代练”?

  放假在家的时间长了,学习之余难免要“开一局”。目前的网络游戏中,高级账号和高端装备能大大提升游戏的体验感,不少玩家会直接购买别人闲置的装备或者请高端玩家代练提高账号等级。一些非法分子利用此类需求,在各类游戏中发布虚假广告,收到转账后就拉黑对方。

  如今很多游戏都增加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有些青少年玩家为了不被在线时长规定限制,搜寻破解系统的方法。如果听信了谗言,轻则被骗一笔小钱,重则下载安装了植入木马病毒的破解软件,手机绑定的银行卡等都将面临巨大安全风险。

  检察机关提醒

  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对网络上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家长在管理孩子上网游戏时间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安全、反诈教育,并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孩子。

  

  兼职打工“轻轻松松”?

  面对高考结束后两个多月的假期,很多准大学生准备外出打工赚零花钱,但每年因此被骗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最经典的骗局就是刷单诈骗,看似工作内容简单,但不法分子在初期支付一定报酬获得对方信任后,便会开始鼓励提前垫付资金获取更高的返利,被害人往往因为最初曾收到过报酬而对骗子深信不疑。

  检察机关提醒

  学生暑期兼职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工资,更是为了获得社会工作经验,大家在寻找兼职时,要认准正规企业单位,切勿被蝇头小利迷惑。

  

  银行卡借用“赚得快”?

  现在不少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银行卡,用于存放压岁钱、缴纳学费等,此前,已经出现多起涉及“两卡”诈骗的案例。学生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租借或出售给他人,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集资、洗钱、注册虚假公司等,最终“莫名其妙”地获了刑。

  检察机关提醒

  不用自己的卡而借买别人的卡,从事的很有可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想不劳而获太天真,不开、不卖、不租、不借、不收!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件、账号密码、个人信息等,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未来。

  编辑: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