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只此“青蓝”薪火传】柳泽忠:跟班学习 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3-05-26 09:08: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导师:海安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彦(右)

  学员:海安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柳泽忠(左)

  今年3月,南通市检察机关吹响“青蓝计划”导师制实践活动“集结号”。我有幸与我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彦结对,由她作为我的导师指导我的学习和工作。

  跟班伊始,陈检给我提出了“四多”要求:“希望你多学、多思、多悟、多行,早日成为检察队伍的行家里手。”

  以“真相在即”的心态做好讯问

  学以致用才能提升办案质效。“高质效办案除了要有扎实的法律功底之外,还要掌握讯问的技巧,更要善于在阅卷中抓住每一个细节。”陈检对于办案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带领我办理的第一起审查逮捕案件,就让我领略到讯问技巧的魅力。

  “如何有效讯问?”面对我的求师问道,陈检给出真传一句话“不着痕迹”。这是一起涉嫌盗窃罪、诈骗罪的案件,案情看似简单,但犯罪嫌疑人徐某从1985年以来便是监狱常客,反侦查意识很强。“这笔27万元现金只有被害人供述和取现记录,缺少反映交付过程的证据,侦查阶段没有突破口供。我们此次讯问的任务就是突破口供,在细节上锁定证据。徐某是惯犯,我们讯问要特别注意。”去看守所提审前,陈检列出讯问重点,并提醒我讯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不出所料,整个讯问过程,徐某始终保持警惕,尤其对关键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反复狡辩,我多次想以强硬的语气阻止他,陈检暗中阻止我,始终不慌不忙,神色自若。眼看着讯问快结束,在等待管教收监的间隙,陈检一改之前的严肃,以轻松平和的谈话方式,让徐某以为是闲聊进而放松戒备,陈检再次扣住“交付地点”进行追问,使得徐某在不经意间说出了真相,交代了犯罪事实,证据得以固定。整个讯问过程行如流水、一气呵成。

  经历这次讯问,我切实感到只有沉住气,不急不躁,即使到最后一刻也要抓住时机还原真相,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检察官必备的职业素养。

  以“如我在访”的情怀为民解忧

  善于换位思考、勇于承担责任、精于解决难题是我们青年干警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是我跟随陈检办理一起控告申诉案件后的感悟。

  家住泰州的张某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不立案决定,向海安市检察院提出控告,陈检作为领导包案受理了该案。“小柳,张某控告事实虽然发生在2004年,但我们审查案件不能拖拉,7日内要完成全部控告材料的梳理,留足时间给公安补充侦查。”在陈检精心指导下,我按时完成材料梳理,形成了31页的分析报告,并用表格详细列出212种34万多个控告物品。

  “我没有想到,你们能认真审查我提供的材料,不管结果如何,我都相信你们。”为了全面收集证据,我们第一次接访了张某,当他看到这份厚厚的分析报告时,心情非常激动。

  陈检耐心倾听张某的诉求,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最终形成了一份补充侦查提纲,提交给公安机关。虽经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但因知情人记忆模糊,相关账册灭失,该案仍不符合刑事立案标准。

  查证后,陈检带着我当面向张某发出《立案监督审查通知书》,一一分析了证据,进行释法说理,张某对结果表示信服。

  “要把来访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家的操心事,耐心把法律依据掰开揉碎,群众心中自有判断。”办案结束后,陈检告诉我要始终保持“如我在访”的情怀真正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才对得起“人民检察官”这个称号。

  跟班学习短短两个月,于我而言不仅仅是办案能力的积累和提升,也体悟到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的深刻内涵。从检之路漫漫,我将秉承谦虚好学的态度,以导师为榜样,靠近优秀,学习优秀,最终努力成为优秀。

  编辑: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