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一场火车脱轨事故,导致油罐车厢燃烧并向空气中释放了有毒的氯乙烯。
一时间,舆论哗然。各种“毒云漫天”的现场视频迅速攀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虽然远在大洋彼端,但在此类事件中,我们从来都不是“看客”。安全事故隐患,时刻潜伏在你我身边。
“轰!”2021年4月27日,刺眼的火光和惊雷般的响声在南通某小区附近炸开。
爆炸的是路边停放的一辆面包车。
当天,潘某偷偷在两个小区中间的小路上为他人加油10余升。其间,因操作失误,引发爆炸。
火灾造成潘某下肢烧伤,停放在周围的3辆汽车和1辆电瓶车烧损,2台居民空调外机烤损。后因消防救援大队及时到达扑救,才未酿成严重后果。
经崇川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同时,针对本案中暴露出的成品油非法运输整治未到位、年检不合格或报废车辆管理不到位成为非法流动加油工具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和刑事犯罪风险提示函,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治。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的;(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场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险的整改措施,而拒不执行的;(三)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以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度危险的生产作业活动的。
检察官普法
安全生产是底线,是红线,是高压线,更是百姓的生命线。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生产经营人员也将会因此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广大企业和相关群众要严守法律规定,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好社会公共安全。
同样常见的,还有利用快递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丁某在未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多次购得压缩在小钢瓶中的危化品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7.8万余支,后其通过快递网点寄给卖家,销售范围涉及26个省。寄递中,快递员未履行检视审查职责,从未要求开包检查寄递物品,还因丁某业务量大发展成关系较好的老主顾,随叫随到。
就这样,本应“全副武装”的危化品一氧化二氮不仅与普通物品一起颠簸在运输途中,堆积在人潮涌动的快递点上,而且还被他人所吸食,严重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经开发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丁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相关链接
随着邮政业的迅猛发展,寄递安全防控难度加大,为强化寄递安全监督,2021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国家邮政局制发“七号检察建议”,建议对同城直送、众包配送和智能快递柜等寄递新业态,以及大宗货物托运行业从事寄递业务等问题,出台相应管理规定,完善行业规范,消除监管盲区。
检察官普法
快递联系着千家万户,但因为其不透明性,容易成为贩毒、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的渠道。寄递行业从业者应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好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的操作规范,保障好“包裹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