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诉求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南通检察机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递尽心尽力惠民生的宗旨情怀,立足检察履职应民呼、解民忧、暖民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真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为民初心,南通检察现推出【解民忧•暖民心】专栏,以一案一事为视角,展现南通检察机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心全意为民解忧的风采和成效,激励南通检察干警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违法建设拆除是城市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政府、群众之间矛盾。近日,崇川区街道在“城市更新”领域遇到违法建设强拆问题,主动邀请检察机关介入监督,检察机关通过履行职能,用法治思维、手段助推依法行政,被拆违对象心服口服。这样的“良性互动”表明,“老大难”虽难,严格依法便不难!
2013年5月,南通市民李源(化名)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在房屋南侧天井内搭建砖混结构房屋3间用于居住,违法建筑面积43.2平方米。同年6月,原南通市规划局对其作出行政处罚,要求对违法建设自行拆除,李源一直未履行。2022年5月,学田街道经区政府批复同意,依法决定对其强制拆除。
在启动强拆程序同时,街道主动联系区检察院,邀请检察机关对该强拆全程进行法律监督。学田街道副主任李天军表示:“强拆会涉及很多法律风险点,检察机关是专业的法律监督机关,可以监督行政部门,避免因行政违法侵害被拆违群众合法权益,对街道部门也是一种保护。”
“拆除违法建设关系城市发展,各地因为行政行为违法酿成的教训事故不少,检察机关要把‘缺位’补上。”该院检察长孙亚接到邀请后,立即指派行政检察部门组建专案组奔赴街道,对违建拆除的行政强制执行依据、书面催告、强制拆除公告等进行合法性审查。确认拆除手续完备、拆除方案规范后,区检察院派出3名检察官现场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宣读强拆决定,并见证行政执法人员与公证部门对违法建筑物室内的物品进行清点、登记、保管和移交,确保室内合法财产妥善处置,并全程录音录像。本次违建拆除行动获得违建行为人理解与支持:“检察机关居中监督,拆违过程公平公正,我服气。”现场,不少群众目睹“依法强拆”,都希望以后的拆违“照这个样子来”。
这次强拆结果圆满,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表示:区检察院主动靠前一步,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超前消除“潜在之诉”,做法值得肯定,望再接再厉,解“城市更新”之难,减基层干部之累。
“很少见,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街道强拆主动邀请检察院来监督,孙亚检察长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新闻事件和法治事件。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江苏、南通、崇川三级党委专题部署落实,全力支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开展,对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区检察院主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司法保障,为党委政府分忧,“实力”赢得信任和口碑。良好的法治氛围促成了行政部门和检察机关之间的“双向奔赴”,在法治“召唤”下共同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履职担当。
亮点新闻背后是长效机制保障。据介绍,崇川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作用,与区政府会签“府检联动”实施意见,其中包含建立健全府检执法司法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开展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加快建设行刑衔接平台等18项工作举措,通过建立府检联动长效机制,定期对社会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会商并及时推动解决。下一步,崇川区检察院将进一步发挥府检联动机制,互通政策信息、互助查办案件、共研预防机制,持续织密“政府主导、检察协作、部门执法”的高质量依法行政、高效能政府服务网。
“府检联动是我区政府行政部门与区检察院加强沟通协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府检同向发力,能进一步破解行政执法难题,进一步将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优势。”崇川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杨万平对区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