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条新的远程约见申请!”早上一上班,如皋市检察院驻所检察室检察官李先铸刚打开电脑就收到在押人员赵某某的远程约见申请,立即通过“云视讯”系统在驻所检察官远程谈话室“会见”赵某某,对其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情况详细记录,并快速将该线索函送公安机关处理。
“在押人员不出监室,即可远程约见检察官,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又保障检察工作正常开展。”李先铸表示,这已经是他在刑事执行“云检察室”通过“云视讯”系统受理的第24次“云约见”,“用户体验”很好!
谈心谈话“云约见”、控告申诉“云信箱”、社区矫正“云检视”、检网融治“云助理”……这一系列为满足办案需求应运而生的“贴心”设计都来自于如皋市检察院技术部门干警的自主研发探索。
2022年2月8日,最高检张军检察长在党组扩大会上强调,“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整体提质增效”,将检察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皋市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信息技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如皋市检察院深化落实“检察大数据战略”,结合发展实际,强化数据整合和技术创新,提出“数据赋能,智慧监督,以信息技术革新推动现代化检察强院建设”的目标,以智能增效能,立体打造覆盖刑事检察、执行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领域的“云监督”模式。由该院技术部门“巍俊工作室”领衔,组建“3+1+N”技术团队,即3名正式干警、1名辅助文员组成专职技术办案组负责技术开发运维,N名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干警作为各部门兼职技术人员,为数据赋能提供人才支撑。
如皋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兼派驻看守所检察室副主任孙巍在全省检察条线会议上展示推广“抽帧压缩”技术。
“一切以服务司法办案需求为出发点!”在如皋市检察院,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技术部门跟进研究论证,开发过程密切沟通,不断深化应用,逐渐形成信息技术与司法办案深度融合、迭代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0年,在办理一起“零口供”黄金盗窃案时,承办检察官需对一个月的监视居住同步录音录像进行审查,提出提高审查效率的开发需求。技术部门介入后,自主研发百倍速压缩、零画面丢失的“抽帧压缩”技术,最终48小时内完成同录审查,排除非法证据,为该案快速高效办理提供了坚实保障。2020年10月,该案被作为最高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情况的唯一视频案例。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3月17日,由“巍俊工作室”成员孙巍研发的“视频抽帧压缩”软件V1.0也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视频抽帧压缩”软件V1.0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瞄准司法办案新业态,立足基层“可为”,探索转化“能为”。在检察技术运用上,如皋市检察院始终坚持以实用性为导向,以辅助提升办案质效为立足点。2021年3月,该院结合办案实际需要,升级改造原有执法司法联动中心,汇集6个实时监督平台数据,建成全省首家公益诉讼大数据指挥中心,被江苏省检察院确定为申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单位。为化解疫情防控期间检察官无法正常开展与在押人员谈心谈话、受理在押人员控告申诉等矛盾,同年11月,该院又创新打造“驻所AI云监督”平台,建成全国首家刑事执行“云检察室”,对重点人员、重要场所和重点时段进行全程无接触式远程监督,实现司法办案与常态防疫双轨并行。
“一项应用落地后,还要继续在应用中挖掘新的结合点和增长点,这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不断磨合、持续更新、优化设计的一个过程。”为进一步深化运用,该院技术部门除定期升级更新数据库外,还积极拓宽应用覆盖面,寻求不同业务门类对技术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同一技术手段在不同领域适用,以最小技术付出撬动最大办案成果。如“抽帧压缩”技术在刑事办案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向民事、行政、公益诉讼领域拓展应用,实现四大检察全覆盖。又如,研发“异常行为分析”技术,与“抽帧压缩”配套使用,加入对违规身体接触等异常行为的识别审查,提高监督针对性。
“在打造‘云监督’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检察工作和数据赋能深度融合带来的办案效率提升,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断摸索试错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受益成长的过程。”如皋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晓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