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榜样在身边】石仁杰:岗位练兵促积累 接续奋斗启新程
2021-08-13 14:18:00  来源:通检宣  作者:通检宣

  石仁杰

  如东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 检察官助理

  在全市检察工作推进会上,石仁杰就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交流了心得体会。“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是民心工作、法治工作、责任工作。”竞赛和集训的过程,让石仁杰对控申检察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要将人民至上贯穿于控申工作的始终,用法治思维落实好每一项控申工作。他觉得,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化了系统认识,树立了系统观念;增强了监督意识,强化了法治思维;发现了自身不足,明确了问题导向。

  进一步深化系统认识

  树立系统观念

  石仁杰第一天去智慧园报道时,碰到了同在集训的其他条线的小伙伴过来打招呼。其中一位小伙伴很真诚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们控申条线也要竞赛么?比什么呢?模拟接访么?”整个集训的过程当中,这句话不时在石仁杰耳边响起,他不断反思总结自己从事的检察业务,在不断系统梳理业务知识中,得到了明晰的答案。

  控告申诉部门的案件,无论是控告案件还是刑事申诉案件亦或是国家赔偿案件、司法救助案件等,大多都是依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的,表现形式就是群众的信访。控申干警办理案件的过程就是对群众信访事项的处理过程。所以张军检察长嘱托控申干警,要将每一封来信都当作案件来办,要以求极致的态度办理好每一个案件。不孤立地看待信访事项,以联系的观点看待办信与办案,体现了系统观念。检察机关十大业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检察权运行的高效机制。控申检察部门在处理信访分流事项的过程中,更突出协调作用;在办理控告申诉案件的过程中,更侧重监督质效;在与各业务部门的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过程中形成检察业务“一盘棋”的局面。

  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

  强化法治思维

  在第一天的面试中,考官问了石仁杰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以后,控告申诉检察部门面临什么样的困境”。而他回答其中一个困境就是,部分控申干警监督意识弱化,对于履行监督职责存在畏难情绪。检察权的核心是诉权,越接近诉权的职能部门越靠近检察权的核心。这造成部分不同程度远离诉权的业务部门存在自我边缘化的现象,部分干警渐渐产生了本领恐慌,行使监督职责时淡化了监督意识。

  当然,除此之外,法律职业的实践性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法律职业是一个更注重经验积累的工作,每一个优秀的法律职业从业者必定是经过大量案件的淬炼,缺乏大量办案经验的部门干警则难免底气不足。

  面对困境,要从自身出发,求方法谋出路。坚定道路自信,无论身处哪一部门哪一岗位,都是在代表国家履行检察职能,没有边缘化的部门只有边缘化的自我。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强化自身业务素养,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在监督履职中敢监督、能监督、善监督。充分抓住每一次办理案件的机会,丰富实践经验。充分利用每一次集中学习的契机夯实理论基础,在每一次历练中强化法治思维,牢固监督意识。

  进一步发现自身不足

  明确问题导向

  石仁杰记得,省院集训的第一天,教练就对他们说:“集训的过程一定要看到队友的优点,队友的优点可能正是自己的不足,要善于总结并且消化才能帮助自己成长。”

  带着教练的提点,石仁杰开始了第一阶段的集训。在短短一个星期后,他便真切体会到了每个人身上鲜明的特点。有人办案经验丰富,在任何类型的案件讨论时,都能随手拈来,穿插自己在过去办理同类案件的经历,并且绘声绘色还原当时场景;有人善于归纳总结,分模块梳理业务知识,构建的思维导图一目了然,提炼的记忆口诀朗朗上口;有人善于辩论,有过全省公诉辩论赛的获奖经历,让案件讨论的过程带着一丝案件辩论的意味;有人语言表达造诣高,面试回答时逻辑性强,层层递进,让人感同身受、如沐春风。

  竞赛让石仁杰收获了一群身上闪耀着光芒的队友,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后见贤思齐。经过一个月的备赛选拔,虽然与参加国赛失之交臂,但回首过去一段时间的成长经历,他仍感觉倍加珍贵,比赛的每一个场景,结识的每一位优秀同仁,都让他终身受益。

  知不足,善学习,懂感恩。历经淬炼,荣誉在身,石仁杰丝毫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定。

  编辑: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