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典型案例|何某某等12人网络交友诈骗案
2018-10-30 17:34:00  来源:如皋检察  作者:通检宣

  【关键词】

  网络交友诈骗 传销架构 引导侦查

  【基本案情】

  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由犯罪嫌疑人何某某、何某铭、李某某、潘某某等人担任主任,组织安排策划诈骗,先后在江苏省如皋市、镇江市等地,安排李某等业务员通过注册的女性微信号或女性QQ号,使用微信摇一摇或漂流瓶、QQ按条件查找等功能随机添加陌生男性被害人,交友聊天假装谈男女朋友,虚构没有路费、家人生病需要钱看病等事由实施诈骗,其中男业务员使用文字聊天实施诈骗;女业务员自行实施诈骗并根据主任安排配合其他男业务员接打电话、发送语音取得被害人信任。主任负责统一掌管该团队诈骗所得资金及人员变动、业绩考核、工作部署等事项。

  【要旨】

  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时空跨度大涉及人数多,且手段隐蔽花样翻新,欺骗性更强,一些不法分子结成团伙设置窝点,以传销组织形式吸引人员加入组织,精心设计骗局,将被害者转变为加害人,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今年以来该类案件集中爆发,对检察机关依法案件办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能够更好的打击犯罪,检察机关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公安机关,适时介入案件侦查办理,审查逮捕过程中明确证据标准,高效准确的批准逮捕涉案嫌疑人。

  【指控与证明犯罪】

  启动应急方案,迅速成立办案小组。如皋市公安局于2018年6月27日提请如皋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因案件卷宗数量大、涉案人员众多,如皋市检察院迅速反应成立办案组,由多名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配合审查,在7天内细致审查十余本卷宗,细致分析案件脉络,整合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材料,集中力量审查办理该案。

  搭建犯罪组织架构,明确认定事实标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大多为团伙案件,该案件组织严密、团伙成员分级,业务员之间具有流动性,但被害人“业务”是对应具体业务员,对于小组主任的犯罪数额认定存在困难。如皋市人民检察院承办人厘清人员分工,区分组织内负责人与业务员,按层级搭建犯罪团伙组织架构,结合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明确犯罪嫌疑人具体参与和主持的犯罪事实。

  梳理千张转账截图,精确计算犯罪数额。本案系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实际并无接触,被害人的欠款均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方式进行往来。因本案案情复杂,数据流量较大,犯罪嫌疑人虽然认罪,但和被害人均无法准确说明转账明细,为确保犯罪数额认定精确,如皋市人民检察院承办人要求侦查机关至腾讯等网络公司调取涉案数据,但数据的调查取证存在一定困难未能及时到案。承办人通过分析近千张微信转账截图记录,根据被害人逐人梳理涉案数额,严格把控涉案人员数额达到最低控制线,确保批准逮捕的涉案人员高质量。

  分工协作分组提审,高效完成审查工作。因本案犯罪嫌疑人众多,如皋市公安局提捕的12人分别关押在南通、如皋、如东3地看守所,审查逮捕期间短,但为进一步明确案件事实、查清案件情节,部门内部协调三组员额检察官及助理分组提审,一天内分两地提审11名犯罪嫌疑人,让审查工作高效推进,本案于同年7月4日对12人均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深入引导侦查,为进一步指控犯罪打好基础。错综复杂的组织架构、流动频繁的涉案人员、数据杂乱的诈骗数据,均对本案的审查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案件可以顺利进入审查起诉程序,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如皋市人民检察院在案件批准逮捕后,引导侦查方向、明确案件取证要求,提出腾讯电子数据调取的标准,确定涉案业务员人员流动和资金走向,积极适应庭审实质化需求,如皋市人民检察院于2018年8月6日已受理本案全部28名犯罪嫌疑人诈骗案,目前正在审查办理中。

  【指导意义】

  1.铲除深藏网络边缘违法犯罪。本案犯罪嫌疑人涉及11个省市,涉案人员达众多,查证的被害人遍布全国。犯罪嫌疑人12人中以90后为主,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微信、QQ等社交软件成为犯罪分子活跃的平台,随机寻找被害人,通过假装谈恋爱骗取对方财物或者拉入犯罪团伙,保障网络财产安全逐渐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本案对网络安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成功批捕涉案嫌疑人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2.揭开以传销为名的新型诈骗团伙面纱。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的诈骗手段与传统的面对面个别诈骗不同,潜在的被害人是全体网民,且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犯罪组织自称系传销组织“天狮集团”,通过构建传销模式中发展下线、买产品、做经理可以住洋房开宝马的美好愿景,吸引被害人参加诈骗组织,这些被害人在犯罪团伙系统的培训洗脑后,转变为新的加害者,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添加好友发现下一个被害人,依次循环往复,新型犯罪的打击有力震慑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3.教育民众小心避开网络交友陷阱。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途径,微信、QQ中的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等交友程序的大量使用,把世界拉近的同时,也将带来潜在的危险,本案的办理将躲在网络背后的犯罪团伙推向前台,网络交友的中的陷阱套路得以曝光,对于民众的普法作用明显。

  编辑:郭永胜